筆飛墨走精靈出 — 林良爺爺為兒童寫作不輟

Yujin Chen
Jun 13, 2021

--

林良在《國語日報》服務長達五十七年,擔任過主編、出版部經理、社長和發行人、董事長等職務。創刊之初,他擔任兒童版編輯,有時缺稿就幫忙寫稿。開始為兒童寫作之後,他發現,為兒童寫作並不如想像中簡單。當時同事的小孩常到報社來,成了他的最佳讀者,為了讓他們能讀懂內容,他試著用簡單而淺顯的文字創作,琢磨「淺語的藝術」。

三十三歲那年,林良的第一本書《舅舅照相》出版了;接著第一本翻譯圖畫書《大象》出版了、第一本編著故事集《七百字故事第一集》出版了;更重要的是,大女兒在這年出生了。他形容女兒像「小太陽」一般,是夫妻倆人生中第一個最惹人喜愛的友伴!

忙碌的筆耕生活,隨著三個女兒的到來,林良寫作題材更豐富、類型寫作也更多元。兒歌、童詩集接連出版,兒童廣播劇、圖畫故事、兒童散文、童話、小說,各種文類都嘗試創作和出版。

1951年起,林良每周在《國語日報》為「看圖說話」單元寫作兒歌和童詩,他的作品淺顯易懂,寫出孩子們會心的內容。他為這個單元寫作持續超過一甲子,展現過人的毅力。

1965年起,林良接受臺灣省政府教育廳成立的「兒童讀物編輯小組」邀稿,為「中華兒童叢書」寫作《我要大公雞》、《小琪的房間》、《爸爸的十六封信》等書,適讀年齡從低年級到高年級;文體從兒歌、童詩、童話到散文,截至1981年止,總共撰寫27冊書,是許多五、六年級生童年的閱讀回憶。

1972年,描述家庭生活和成員之間互動的散文集《小太陽》出版,這是林良最膾炙人口的作品。2009年還改編成繪本,以及13集電視動畫。他的童年生活散文《林良爺爺憶兒時》、《林良爺爺你請說》等書,展現兒時生活的敏銳觀察和記憶,同樣觸動讀者。

林良在《爸爸的十六封信》對女兒的愛和生活智慧,以及之後出版的《快樂少年:林良爺爺的智慧存摺》、升格成為外公,為國中生外孫女「彤彤」解除生活疑惑的《林良爺爺的30封信》等書,是他和不同年齡的孩子們的對話、提供生活智慧的勵志書。

林良的兒童文學專書有《淺語的藝術》、《純真的境界》、《更廣大的世界》、《有趣的小東西》等。其中《淺語的藝術》,收錄他對兒童文學思索的文章,他認為兒童文學在成人來看是淺顯的語言,卻不是普通的淺語,「要淺得有味道、有美感、有趣味,對孩子有吸引力。」林良透過創作實踐,成為大眾對兒童文學的審美標準,影響臺灣兒童文學十分深遠。

BOX

城南的林良兒童讀物出版

林良上班工作和居住的地點都在臺北城南,主要作品出版的公司也都在這裡。像是位在林良住家附近,位在重慶南路上的純文學出版社,出版了他的《小太陽》、《和諧人生》、《在月光下織錦》等書,在純文學出版社結束後,作品轉到麥田出版社出書,翻譯波特女士的《老鼠阿斑兒歌集》等圖畫書則轉到青林國際出版。

位在重慶南路和寧波西街口的信誼基金出版社,專門出版學齡前幼兒讀物。出版社成立時,推出的《媽媽》是由林良撰文和畫家趙國宗合作,兩人合作出版超過半世紀,創下許多第一的紀錄,後來又陸續出版《爸爸》和《你幾歲?》等圖畫書。

此外,位在南海路上的農委會,曾經出版「田園之春」系列圖畫書,林良和多位插畫家合作,例如和繪本阿公鄭明進合作《水景》、劉伯樂《鄉土小吃》、陳麗雅《田家風景》、鍾易貞《農家的一天》等多本圖畫書。

林良服務最久的國語日報社,位在羅斯福路和福州街口,出了報紙刊登之外,出版最多林良的著作。兒歌、童詩集:《看圖說話:樹葉船》、《看圖說話:月球火車》、《看圖說話:青蛙歌團》、《我喜歡》、《蝸牛》等,以及故事集《林良爺爺的700字故事》、散文集《永遠的孩子》、圖畫故事《金魚一號‧金魚二號》、長篇童話《我是一隻狐狸狗》、民間故事《林良爺爺說故事:五月五度端午.九月九慶重陽》以及理論專書淺語的藝術》、《純真的境界》、《更廣大的世界》、《有趣的小東西》等,都是受到讀者喜愛的作品。

國語日報
國語日報2020.8.25報紙7版

--

--